인물
문집
서원
누정
고문서
학맥도
급문록

 

 

인물편

 

 

 

금보(琴輔)

 

생몰연대 :(11521∼1585))본관 : 봉화(奉化)
호 : 매헌(梅軒)
별칭 : 자 사임(士任)
활동분야 : 학문
주요저서 : 사서질의(四書質疑)

아버지는 첨지중추부사 원수(元壽)이고 어머니는 안동김씨로 장령(掌令)을 지낸 영수(永銖)의 딸이다. 선생은 7세에 이미 독서와 글쓰기를 좋아했고, 성장함에 따라 문장과 필법이 크게 진보하여 1546(仁宗 1)년 사마시(司馬試)에 합격하였으나 인종(仁宗)이 죽고 간당(奸黨)이 사화(士禍)를 일으키자 대과에 뜻을 버리고 낙향하였다. 그 뒤 성리학(性理學)에 뜻을 두고 이황에게 수학하였다.선생은 남계(南溪)에 한서암(寒栖庵)을 짓고 주서(朱書)를 힘써 읽었으며, 이후에 온계(溫溪)의 송내(松內)로 이사하여 여러 선비와 사귀며 더욱 학문에 힘썼다. 선생은 글씨가 극히 정묘(精妙)하여 이숙량(李叔樑)·오수영(吳守盈)과 더불어 퇴문삼필(退門三筆)이라 불리었으며, 퇴계묘비·도산신판(陶山神版) 등은 선생의 글씨이다. 문집 중 주목할만한 것은 잡저의 「사서질의(四書質疑)」로 제도(制度)·경의(經義)·구두(句讀)·이의(異意)·자의(字意)등을 간결하게 정리 또는 부연해놓아 경학(經學)을 연구하는데 좋은 자료가 된다.

師友寄贈


題琴士任溪齋    

                                           退溪先生

日星明訓載前書對此嚴師自有餘逐臭海濱良異事歎君辛苦築隣廬


次琴士任韻

寒谷冰霜致客來一尊今日荷君開不妨眞率頻相款更約明年趂早梅


次琴士任韻

                                                      月川趙穆

栢樹亭陰綠水臨相逢呼酒去年心詩來起我春村興此事聊將歲歲尋

士任初自鳳城臨溪上營居最苦心晩歲家溫朋酒樂且將前訓卷中尋


次琴士任韻      

                                          春塘吳守盈

少年流落惱梅枝想得淸香著淬衣一別多年湖海隔至今魂夢更依稀


寄琴士任

衡門雖設書常關但取前題盡日刪黃菊待霜和露臥綠苔乘雨上階斑東峯對戶君多月南嶺當樓我有山世事紛紛都不管從今十畝得閒閒


詠紅桃寄梅軒琴士任   

                                        日休琴應夾

浥露迎暉紅滿枝爭姸鬪媚百花時如何溪上寒梅樹玉色冰姿雪裏披


與金惇敘遊山院奉呈琴士任

鹵莽年來失舊聞多慚愚我索離羣逢君尙記前遊事春八庭梅滿樹芬



龍壽寺次琴士任韻      

                                          惺齋琴蘭秀

佛宇深深古澗傍羣公聯袂折陪行添沽斗酒何辭醉全廢床書久欠商義理戰勝肥子夏病痾吟苦瘦東陽多君筆灑珠璣璨按劒休敎抵夜光


次呈琴梅軒            

ꟙ走烏飛雨不留紅顔坐見白渾頭寒燈耿耿三更夜落葉蕭蕭九月秋淸韻向來塵外詠煩襟依舊世間愁方知事過都成夢莫把窮通較孰優


會四美亭悼琴士任 

                                           月川

墻隅十挺樹陰淸四美亭中四老情存歿悲歡成感慨酒盈樽處恨兼盈



 家狀


府君諱輔 字士任 號栢堂 又號梅軒 琴氏之藉鳳城者 始顯於麗氏之朝曰翰林學士諱儀 以門下侍郞平章事致仕 謚英烈 其後 簪組不絶 高祖諱用和 備巡衛領中郞將 娶延安宋氏大司成光彦女 曾祖諱淮 恩津縣監娶南原梁氏知平州事䆃女 祖諱啓 軍威縣監娶月城李氏大司憲繩直子生員時敏女  考諱元壽 司䆃寺僉正 推優老  恩陞僉知中樞府事 妣安東金氏掌令永銖女正德十六年辛巳年四月某日生府君於槐村里第 幼而英秀異凡兒 年甫七歲 不事程叡之嚴而自知讀書寫字 叔父郡守公嘗以梨栗授之曰可拜受之 府君曰梨栗 只止兒啼之物 若筆硯紙墨之賜則當拜而受之矣 公奇之 遂賞文房諸具 府君果拜受之 文藝筆格 日就長進 名譽已靄菀於弱冠之前矣 及長 受業于退陶李先生之門 潛心誦讀 反覆問辨 先生曰加之以歲月之功 其進未易量也 嘉靖丙午中司馬 遊太學 五年 以淸直自守 不爲時論撓奪 時經黨禍羣賢竄逐 府君遂波意歸鄕 不復應擧曰科第是不過儒者之餘事耳 與其汨沒名利 日趨汚下 曷若向上志業做人樣子 僉正公喜曰從汝所好可也 丙辰夏 築室于寒栖菴之南溪上 先生贈詩曰日星明訓載前書 對此嚴師自有餘 逐臭海濱良異事 歎君辛苦築鄰廬 自是 日常陪侍 凡於先生日用云爲之間 黙識而心會焉 每日讀朱子書三兩紙 以爲四書夾助之工 先生曰此意甚好 但日事課程 無沈潛湧濡底意而有急迫求之之病 府君服膺師訓 隨問箚記 有四書質疑心近講義 逐月省覲于親庭 定省之暇 與兄松溪公 講論師門所受者而孜孜不已焉 至晩歲 居址爲溪水所齧破 移居于溫溪松內村 距溪堂且數里而近 時常往來面受旨設 退與同門諸友講劘道義 聞見日益博 造詣日益深 月川趙公次府君詩曰士任初自鳳城臨 溪上營居最苦心 晩歲家溫朋酒樂 且將前訓卷中尋 府君筆法亦臻妙 與李梅嚴叔樑吳春塘守盈 拜稱三筆 先生嘗曰諸筆俱佳而某之心畫尤佳 書字雖小藝 足可見此人無少邪曲底意思 嘗命書先考贊成公碣文 及先生亦簀 墓碑及陶山神版之書 亦皆見推於府君 李淸潭希得請書河東君碣曰不得琴梅軒書 吾爲不孝 監司李公淸在海營 刋府君墨蹟於首陽館 使西北之士 模法焉 府君天性孝友 制行修潔事親從兄 愛敬俱至 及其居喪 泣血終制一遵文公家禮 遇忌辰 終日愀然不樂 必致如在之誠 叔父君守公歿 諸孤皆幼 府君經紀喪葬 情禮無愆草述行略 請碣銘于先生 書而刻之墓 待宗族極其友睦 敎子姪必以恭謹 常曰七情之中 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必自靜而事自簡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此吾書紳三字符 先生嘗手書敬齋箴 依王魯齋圖樣以贈之 府君作簇子揭子壁上 朝夕莊誦曰嚴師便在此 府君又書四勿箴 視聽言動之間 必番祭而力行之 邑宰郭趪 以府君博學篤行 將薦剡 府君抵書止之曰輔自少離親從師 數十餘年 未有所成名 違孝於親 負學於師 方竊拊躬懍惕之不暇 豈敢作盜名叨爵之計哉設有所可取 固人自爲其所當爲耳 元非爲仕而爲學者也 月川日休諸公 聞曰吾輩得無爲公所慙乎 公之言 大可爲干名人所深警畏者也 世亦以爲有僉正公恥仕之家風焉

先生嘗慕禹祭酒易學東來之功 設院於鼇潭之上 府君出財董役 爲講道肄業之所 鄕校之重修也 稟先生撰定約條 陶山之創院也終始監董不避風雨其致力於斯文 如此 辛未春出龜城 未還家 偶失火 書室所藏先生手筆箴銘簡札及府君手書諸冊 蕩然灰燼 惟四書質疑及先生書贈敬齋箴一圖 僅免府君曰吾筆無足惜也而先師寶墨 一失何可再得 仍痛哭感吟曰盥薇對筆德容臨 十襲珍藏拱璧心 底事鬱攸猜戲劇 樑摧哀臆轉增深 先生旣歿 學者有專尙問學之弊 府君與日休公書曰尊德性道問學 不可偏廢而近日吾輩閒論 恐未免爲口耳之習而以開末學之弊大要居敬以立其本 窮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踐其實 此乃吾學之宗旨 日休公曰吾亦爲後生憂之 公之言 誠是也 府君嘗自著陳情賦 以寓平生之志 其曰圅丈門下濫荷仁眷 諪諪誨䆃 針砭不倦 愛澈微軀 誠所難忘 矢顚沛而不渝 奉一心於無疆何知樑木之遽摧 曠謦欬於累月 誠此道之難明 縱啜泣兮何及 仰宣聖之至言 有德報以德恩 庶佩服而勿失 期無負於聖門 府君於師門 蓋有天地罔極之恩而至如衡門澗谷之歎實以吾道之難明 爲慨然而發者也 又手書陶山記一帙 閣在丌上曰時一諷讀 怳若親陪杖屨於天淵隴雲之間矣 性喜山水 先生淸凉之遊 必陪從之 列侍言志 詩韻鏗鏘 先生詩所謂同遊盡英英曾到亦濟濟那無唱與酬前賢固有例者也 每遇良辰美景 淸流秀石 或乘興孤往 或與同志酣詠 蕭然有出塵之想 至若淸吟臺水石春秋之所常遊也 每邀速同門諸友 終日盤桓曰我先師杖屨餘馥 留溪石上 到此自能洗滌煩襟豈直爲愛景耽興而止哉 李梅巖曰君可謂見堯於羹墻者也 寄詩札于惺齋公 要分孤山西一半 營築水雲亭爲棲息之所而連掣世故有詩成屋未就之歎矣 萬曆十二年甲申三月七日以疾終於家 享年六十四 以其年九月二十日葬于禮安治北龍頭山東麓大興堂卬向之原 配宜人眞城李氏卽先生宗姪將仕郎寅之女祔府君墓無子以姪子胤古爲嗣中訓大夫守軍資監正孫男六是文奉事是武護軍是正進士是養是律出后是呂女二士人金光溥生員柳享立曾玄以下不盡錄於虖府君德性謹厚 容貌端嚴古所稱質美君子也 自蚤歲絶意名途 必以退陶夫子爲歸 所學者 躬行實踐之事也 所講者 心性道義之言也 晩卜林泉 構數間精舍於溫溪之上 爲藏修養息之所而日與門生 反覆講討 未嘗不以興起獎進爲已任 雖在羣居波盪之中 斂袵端坐 終日矻矻 子姪之傍侍者慮其氣損而請止則曰我自樂此 日以求益 何損之有 勉勉循循 進修之功老而彌篤是以跡雖隱而名益重道雖晦而操益堅 此皆傳受於師門講道之力而非篤信好學確乎自守者 能如是乎 所著有四書質疑心近講義嘉善彙編四禮正變四禮記問反詩文若干卷 藏于家 灰燼之餘 仍且蕩失於兵燹之中而其或遺落於人家者殆泰山之毫芒耳 爲子孫者痛恨曷其有極 將懼夫遺言懿行 愈久而愈泯 謹掇先君子所記述 草成家狀一件而文詞出陋 恐不足爲秉筆者採擇焉 孫男是養謹書




  行狀


先生諱輔 字士任 號梅軒 又號栢堂琴氏高麗門下平章事翰林學士致仕英烈公諱儀 始籍奉化 世爲奉化人 簪組相承 曾祖諱淮 恩津縣監 祖諱啓 軍威縣監 考諱元壽 司䆃寺僉正 推恩優老陞僉樞妣淑夫人安東金氏掌令永銖之女也 正德辛巳四月某日先生生于奉化槐村之第 甫七歲能知讀書 寫字 不煩嚴督 叔父郡守公 嘗授梨栗曰可拜受之 先生曰此只止兒啼之物 若筆硯紙墨之賜則當拜受之 郡守公奇之 卽以文房諸具賜之 以資課習 文翰日就 未冠 聲譽已藹菀 嘉靖丙午別試升司馬 時仁廟昇遐奸黨構禍 遂波意歸鄕 不復應擧 專意性理之學 請業于退溪李先生 以爲往來問辨 不若日夕親炙 乃築室于寒栖菴之南溪上 退溪贈詩曰日星明訓載前書 對此嚴師自有餘 逐臭海濱良異事 歎君辛苦築鄰廬 自是常侍文席 凡於日用云爲 黙識心會 篤信師說 每日讀朱子書爲四書夾助之工 講論不怠晩年水齧其所居移卜於溫溪之松內 距溪堂數里而近 日與同門諸友 刮劘偲切 造詣益深 退溪旣歿學者有專尙問學之弊 先生曰尊德性道問學 不可偏廢 近日吾輩恐不免爲口耳之習 大要居敬以立其本 窮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踐其實 此吾學之宗旨也 先生書法 八妙 與李梅巖吳春塘拜稱溪門三筆 先生爲首故 退溪命書贊成公碑文 退溪易簀後 墓碑與陶山神版 皆書之 李淸潭希得 請書其考河東君碣曰不得琴梅軒書 吾爲不孝 先生天性孝友 父母昆弟之間融融怡怡愛敬備至 戊辰己已 荐遭內外艱 泣血終制 一遵文公家禮 待宗族無間親疎 訓子姪以恭勤 嘗曰七情之中 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簡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書紳爲三字符 退溪手書敬齋箴圖贈之 先生朝夕莊誦曰嚴師便在此 自書四勿箴梘聽言動之間審察而力行之 性愛山水 約同門諸子 每陪從退溪淸凉之遊 唱酬言志 又好孤山之勝 寄詩琴惺惺要分山半 營築水雲亭爲棲息而詩成屋未就矣 邑宰郭趪 以先生博學篤行 因鄕議將薦之於朝 先生固止之 退溪嘗慕禹祭酒易學東來之功 設院於鼇潭之上 先生出財董役 爲講道肄業之所 鄕校之重修也 稟退溪撰定約條 陶山之刱院也 終始監董 不廢風雨 其致力於斯文 如此 萬曆甲申三月七日卒享年六十有四其年九月二十日葬禮安龍頭山東麓大興堂負酉之原 配眞城李氏退溪伯兄勵節校尉潛之子將仕郎寅之女也 癸已五月二十九日歿祔墓石無育以弟 贈工曹參議은子胤古爲嗣軍資監正孫男六人是文奉事是武護軍是正進士是養以崇禎節義 贈持平旌閭是律出系是呂女壻二人金光溥柳享立生員先生德性 純厚 容貌端嚴 雖羣居波蕩之中 斂袵危坐 不見怠慢之色 老不廢書曰非此 非僻之心 易生 所著有四書質疑 心近講義 嘉善彙編四禮正變四禮記問諸書而家火兵燹之餘 蕩然無存 惟質疑雜著詩文若干卷藏在巾衍十世孫佑烈從余遊屢年而請狀德之文 誼不可辭 因其家狀敘次之 崇政大夫行吏曹判書兼判義禁府事知 經筵春秋館事同知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 經筵日講官孔巖許傳謹狀


  墓誌銘  幷序


公諱輔 字士任 號栢栗堂 後改號梅軒 琴氏之籍於奉化者皆出於高麗太師英烈公諱儀而後世多聞人 公曾祖諱淮 恩津縣監 祖諱啓 軍威縣監 考諱元壽僉知中樞府事 妣安東金氏掌令永銖之女 以正德十六年辛已生公於奉化槐村之第 英秀異凡兒 甫七歲 知覺女成人 不事嬉戲 已解讀書寫字 叔父郡守公奇愛之 嘗授以梨栗 公曰叔父以此欲止我啼耶 若筆硯紙墨之賜則當拜而受之 郡守公撫頂喜曰此兒當光吾門矣 遂賞文房諸具 資以課習 文藝日就 筆法兼進僉知公嘗命書堂額及先賢格言 分揭壁上 賓客之過候僉知公者見其字畫而驚異之 求書者日相踵 嘉靖丙午中司馬 遊太學五年 不復應擧 專意此學 是時退溪先生 講道陶山 公摳衣請業於門下 先生敎誨親切 無間子弟 公始居于寒棲之側 晩卜于溫溪之松內 距溪堂數里而近 朝夕往來 面受旨訣 退而與同門諸友 道義相磨 聞見日益博 造詣日益深 公筆法精妙 先生亦愛重之 有時揮染屛簇藏而待之 先生考贊成公碣文書字 嘗屬託於公 且於先生易簀之後 陶山神版之書 亦皆見推於公 墓道貞珉諸門人以爲此碑 非高峯不可撰 非梅軒不可書 同時李梅巖吳春塘幷號爲溪門三筆而公爲首 監司李公淸在海營 嘗命刋公墨蹟於首陽館 使西北之士 取以模法焉 臨池一藝不足輕重於公而其精神所寓 亦可見其一端矣 公平生 務自韜晦 未嘗以詞藻自任而學問紆餘 詩亦淸絶 一觴一詠之問 鏗然有金石之韻 凡遇良辰美景淸流秀石 與同志 文酒사樂 蕭然有出塵之想 先生前後淸凉之遊 皆與之共焉 其所以助發仁智之趣而有以得浴沂風詠之氣像也 公篤於孝友 在親側油油翼翼兄弟怡怡如也 執喪三年 泣血未嘗見齒 遇宗族無間親疎 敎子孫必以恭謹 得古人名言善行 書諸座右口諷而心會焉 嘗曰七情之中 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簡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此皆身親經歷之言 公之所以涵養本源之功 於此可知矣 邑宰郭趪以公博學篤行 將薦剡 公抵書止之曰輔自少違孝於親 負學於師 方竊拊躬懍惕之不暇 豈敢作盜名叨爵之計哉 設有所可取 固人自爲其所當爲耳 元非爲仕而爲學者也 月川日休諸公 聞曰吾輩得無爲公所慙乎公之言大可爲干名人所深警畏者也 萬曆甲申以疾終於家 享年六十四 其年九月二十日葬于龍頭山大興堂卯向之原 宜人李氏同窆卽先生從子寅之女無子以姪子胤古爲后今爲軍資監判官孫男六人是文是武是正是養是律是呂判官 以余忝在門親 屬以幽堂之誌 余固鄭重而不敢輕爲之許諾 第念公於先人 爲同門友而於☐尊祖行也尙記趨候門屛 厚德端容俱可以矜式後生而每承提警 自幸其不虛歸也 銘佩于心 其敢忘諸 今於判官之請 終有所不得辭者 遂跧次舊聞而爲之銘曰

太師華冑公趾其美克孝克友爲學在是立雪巖軒從事性理博學多聞月評卽視筆闡鍾王詩挽正始碑版照耀翰札盈紙同門推重宗黨咸依溫泉一曲碩人所里一室何有左圖右史小車時出佳山勝水是亦爲政奚其膴仕內有賢助是爲女士錫類貽謀無子有子宰如之阡衣履藏只靑烏恊吉雙劒會此刻誌幽宮用視千祀

萬曆三十一年仲春日後學通訓大夫行司憲府執義知製 敎琴☐謹誌



  墓碣銘 幷序


先生諱輔 字士任 號栢堂 又號梅軒 奉化人高麗平章事琴公諱儀後也 曾祖諱淮 恩津縣監 祖諱啓  軍威縣監 考諱元壽 司䆃寺僉正 妣安東金氏掌令永銖女 先生生於正德十六年辛巳 幼英秀 七歲知讀書寫字 叔父郡守公嘗授以梨栗 先生辭曰梨栗不若筆硯紙墨 郡守公奇之 遂賞文房諸具 先生拜受惟謹 文藝日就 筆法不敎而成 嘉靖丙午中司馬 自此不復應擧 請業於退陶李先生 專意此學 築室于寒栖菴之側 日夕陪侍 退陶詩所謂日星明訓戰前書對此嚴師自有餘逐臭海濱良異事歎君辛苦築鄰廬者也 從容涵泳 佩服師訓 有四書質疑心近講義嘉善彙編四禮記問四禮政變隨手成錄 聞見益博 操守且堅 筆法楷正 爲師門所愛重 退陶易簀之後 將治墓石而諸門人 以爲此碑 非高峯 不可撰 非梅軒 不可書 陶山揭處之日 書位版 亦皆推之 是豈獨筆翰之美也哉 與李梅巖叔樑吳春塘守盈 稱宣城三筆 先生爲首 以其心畫 尤佳也 先生篤於孝友 在親側油油翼翼 兄弟怡怡如也 執喪哀毁泣血三年 未嘗見齒 見古人名言善行書諸座右 以自警 嘗曰七情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簡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此蓋實體心得之言非得於誦說而已易東創建出財助役監董最勤 鄕校重修 撰定約條 品式備具 先生之致力於斯文 又如此 萬曆十二年甲申三月七日卒 享年六十四 以其年九月二十日葬于禮安縣北龍頭山東麓大興堂向卯之原配宜人眞城李氏勵節校尉潛之子 將仕郞寅之女 後九年癸巳五月二十九日歿 祔公墓無嗣以姪子胤古爲後軍資監正孫男六是文奉事是武護軍是正進士是養 贈持平是律出系是呂女二士人金光溥生員柳亨立先生天質本美 早得依歸 有志爲已不求名利 師門之一言一行 無不欽慕愛悅而周旋應對皆在法度之內 以至遊嬉翰墨酣詠水石 無有一毫放過 涵濡道義斐然成章 眞可謂好學篤行君子也 獨惜乎當日箚錄文字 往復手帖 盡失於火又經壬辰亂 無復餘存 寥寥今數百年矣 後孫佑烈 旁搜散佚 得詩文短札若干首 附以行狀墓誌爲一冊 請碣銘于彙載 顧余庸愚何敢焉亦以兩家世好 有不敢終辭者 謹爲敍次一二 繼以銘銘曰

久矣先生樞衣溪堂抱卷質疑築室其傍師敎無倦蒙養旣端英材斐然游夏之問是爲依歸外慕何有筆法臻妙惟心使手箴銘寶藏碑版垂後觀者寓目君子典型書紳自警曰敬曰誠龍山東麓衣屨攸安夫人媲德歿亦同原遺風起余百世不諼

後學通政大夫戶曹參議眞城李彙載謹撰



  附松坡公碣銘 拜序


公諱胤古 字繹如 琴氏世爲奉化人 始祖諱儀 高麗太保 奕葉簪祖 高祖諱淮 曾祖諱啓 俱縣監 祖諱元壽 司䆃寺僉正 階通政 考諱輔 生員號梅軒 退溪門人 妣眞城李氏退溪後子將仕郞寅女也 本生考諱은 贈工曹參議 妣沃川全氏內禁衛渾女也 以嘉靖戊午生公 十一歲梅軒 取以子之 時退溪先生在溫溪 公日往受業 先生愛重之曰此兒才品甚好 異日進就 未可量也 十三歲 先生易簀乃學于趙月川 月川授以大學中庸曰爲學根基 盡在此書 自是潛心力究淹貫乎經史子集矣 嘗中鄕解 重違親命也 見屈禮圍 遂不復求榮進 後以壬辰軍功 薦授司䆃寺主簿 連除禮賓寺判官 軍資監判官 軍資監正 昏朝政亂 公之婦弟某 附麗權貴 誘引鄕士 公絶之 遂隱不仕 仍以所居之松坡 爲號蒔花種竹 嘯詠于其間 如金北厓圻金溪巖坽李東巖詠道權湖陽益昌 皆所與友善而口不道時事 但問主人有酒店乎 孝友純至 問寢在食 無間兩庭 伯氏直長公 年老多病 季氏監正公 不治産業 同財共居 宗族孤窮者 益加矜恤 鄕里貧乏者匍匐救之 壬癸兵燹之餘 流殍滿野 公設粥賑餔 全活者以千數 月川歎曰吾見宣鄕琴氏之後 必大 外祖李公 早世無嗣 公承順母志 奉養外祖母于家 五十餘年 生死以禮 前後斬齊四喪 易戚備而誠孝無憾 崇禎庚辰卒 壽八十三 配花園徐氏進士東園公千一之女 有淑德 事君子無違 敎 子孫有法 生男女八人 男是文軍資奉事是武護軍是正進士居母喪毁滅是養有崇禎節義 贈持平旌閭是律出爲叔父將仕郞尙古後是呂女適士人金光漙生員柳亨立是文嗣男絃達是武男三達有文行側室男種達是正男瑞達是養二男鳴達絃達出系伯父是律四男聚奎瑞奎進士聖奎與仲同榜進士魁庭試官司藝燦奎一女適士人金漢奎是呂二男邦達隆達三女適士人金濎權垾余國老內外孫不可勝記基在奉化治南太子山瓦冶洞子坐原夫人先公歿 葬在公墓上進士亦先公歿 葬夫人墓階下 九世孫佑烈 捃摭公遺事 跋涉諭嶺 請銘者不止一再 辭不獲 爲之銘曰

天性之純人倫之惇家庭之敎師友之尊出處之正福祿之繁宜其繩繩爾後昆

崇政大夫行吏曹判書孔巖許傳撰

 

돌아가기

Copyright ⓒ 2004 국제퇴계학회 대구경북지부(한자박사 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