인물
문집
서원
누정

 

문집편 -柏谷集 -

 

赴京日錄

萬曆二十年壬辰八月 差請兵陳奏使 獻納沈友勝爲書狀官 ○十九日 都元帥啓本來 十六日 賊欲壞城 而盡力防禦 賊不得入 退還 全羅水使李舜臣又擊破賊船七十餘隻云 ○二十日 詣闕辭遞大司諫 拜資憲大夫, 知敦寧府事, 西川君 ○二十四日 拜辭 引見 左相尹斗壽, 都承旨柳根, 左承旨柳希霖, 右承旨洪進, 左副吳億齡, 右副申點同副沈喜壽, 書狀沈友勝, 假注書朴慶深, 翰林奇自獻, 黃克中, 崔東立入侍 上謂使臣曰 得請而來 可也 倭留此 明年正月 欲犯遼之意達之 明年正月內 期於蕩盡可也 斗壽曰上敎極當 唐兵霜落則出來矣 上曰 然則極好 今見給事中帖 以輕進爲責 設使出來 恐不入平壤矣 使曰 已奉聖旨 無不及之理矣 上曰 觀給事中帖 以西賊爲憂 恐未可發兵矣 斗壽曰 似已發兵矣 上曰 西賊 何如賊耶 億齡曰 西賊乃寧夏軍卒 怨其將不給銀兩 故起而爲亂耳 上曰 天朝定發兵乎 水陸竝進之意 必須達之 糧餉幷爲載來 我國殘破之餘 無糧可慮也 使曰 以華使之故 洪純彦不得率去 只韓潤輔等三人率去 李彦華以寫字之故 改差矣 上曰 措辭之際 通事留意 使曰 請加率通事而去 若先來通事 則必以二人差之 上曰 我未知也 自外議之 斗壽曰 此地無通事 則應對唐將爲難 上曰 無通事則此處極難 斗壽曰 通事旣差三人 此外無幾 上曰 今日發行乎 使曰 咨文今日午當畢書云 雖晩當去 洪純彦言 銀百兩則可備人情之用 若不盡用 則當持回 李海龍逢於中路 則欲爲率去 先朝譯官李華宗善華語 南衮以書贈之曰 改宗系 爾之功也 以此觀之 通事有關於措語 沈友勝曰 吏文學官 欲帶去何如 上曰 上書爲可 學官不須遣也 使曰 吏文學官不可得 則李海龍當爲率去 沈友勝曰 此事甚重 不可以渠厭憚而止之 上謂斗壽曰 曲折言于使而送之 上曰 此時去則何時歸乎 友勝曰 必待發兵而出來矣 上曰 中朝雖不許 而必以水陸竝進之意請之 安南國以自已之事 猶肯許之 況此犯遼者乎 億齡曰 若以風高爲言 則何以爲之 上曰 若由山東, 遼東水路則出來矣 水路則不知何處到泊也 斗壽曰 缺等處 候望以待 且安東 乃嶺南巨邑也 曾爲駐蹕之所 賊亦棄去 而缺文雅有餘 武略不足 上曰 金玏爲府使乎 斗壽曰 不合大處 兵糧亦不能辦矣 上曰 何人可合乎 斗壽曰 禹伏龍可當 上曰 吾知其人矣 斗壽曰 伏龍已陞堂上矣 移爲安東 而龍宮則武士可遣 使曰 伏龍得人心矣 上曰 收復安東之言 信乎 斗壽曰 金繼輝言義兵驅出云 上曰 京畿無義兵起者乎 斗壽曰 今者 京畿多起義兵云 使曰 禹性傳, 金就礪會一處而起兵云 斗壽曰 德陽君奴子居西江者 憤兄弟三人死於水戰 起而聚兵 已至四五百人 與李德淳偕來 不願受人節制 而多獲賊奴云云 上曰 觀崔遠啓本則克捷矣 斗壽曰 不能捷矣 李德淳不能野戰 必以伏兵要擊 然後可捕也 上曰 京城之倭 何以少耶 斗壽曰 京城之賊 多出去八道及遁去者 故兩班多入其本家云 上曰 此何意乎 斗壽曰 山甫奴入其家 與倭相熟 不爲驚駭矣 上曰 倭賊自其國漸多出來耶 斗壽曰 出來云云 李德淳云臨津有船 但防守蟹巖 不能斷賊路矣 上曰 淸州已收之言 然乎 斗壽曰 趙憲與僧軍竝合 已收淸州 進屯振威矣 上曰 全羅陸賊何歸 而全羅保全耶 斗壽曰 或云向連山 或云向珍山 而觀李洸之啓 全羅人心 亦可憂矣 上曰 倭賊無從後出來之奇乎 出來而不能知耶 億齡曰 我國不能間諜 而倭反能爲頗知我國情狀 斗壽曰 李德淳熟知倭情矣 又曰 安東府使遞差乎 上曰 遞差 斗壽曰 李鎰及於十三日之戰 而云其日盡力 則可以入城 厥後倭賊多聚 不能進戰 狀聞于東宮 請罪李薲 二將方爲立異 朝廷不當以是爲罪也 上曰 唐兵六萬 不足爲戰乎 斗壽曰 劍戟甚耀 可奪賊勢 上曰 勅書已許十萬 以大擧之意達之 賊若留京畿 則萬兵不足以討之 斗壽曰 權徵召募城中人 多獲倭賊矣 上曰 此言不足信也 請兵五萬 可也 億齡曰 多請兵置之遼東 不足則繼援 疲弊則相遞 上曰 若得名將 則我國不可指揮 斗壽曰 若捕平壤倭 則自有破竹之勢 億齡曰 初入平壤而見敗者 將無智慮耳 上謂使曰 卿之所受之任 極爲重大 卿其勉之 又曰 國之存亡 在卿此行 又曰 事若得成 卿之功也 懋哉懋哉 又曰 卿其好爲往還 終始丁寧 至再至三 戒飭責望之意 至深切矣 使啓曰 小臣齎去文書 今玆寫訖 故今始拜辭 謢送人馬 太半不來 今日則宿於門外村舍 明日待人馬整齊 方可越江 不勝未安 且帶行軍官保人尹石松患病 其代不得已以寺奴朴石山率夫 敢啓 傳曰 依啓 洪進以禮曹意啓曰 今者陳奏使赴京時 前日啓下者 乃路費人情 而奏請時不可無人情 令該曹量宜題給何如 大臣之意亦然 敢啓 傳曰 依啓 使啓曰 周旋專在譯官之口 所帶通事 只韓潤輔 而趙安仁不過爲凡譯官 鄭得年少不解事者也 潤輔疾病事故 不可預度 必以洪秀彦, 洪純彦, 表憲中一人帶去 庶幾導達聖上懇迫之意 不得已敢禀 傳曰 此中一人 言于左相率去 斗壽啓曰 詔使將不日來臨矣 天兵多處接應 譯官有限 無以應之 洪純彦御前通事也 洪秀彦天使前別通事也 表憲御前預差也 此皆譯官中極緊之任也 韓潤輔旣以堂上陳奏使帶去 則又疊以堂上譯官 事體不當 韓潤輔道間接應請兵之事 極其諳熟 此譯足矣 若欲添數 今次回還李海龍 中路許令帶去何如 雖下輩之事 其勞若甚矣 然事勢如此 不得已敢稟 傳曰 依啓 洪進以禮曹意啓曰 陳奏使是時急之事也 文書畢寫 當在午前 今日乃吉日云 雖晩發行何如 傳曰 依啓 傳于洪進曰 重大文書 不可夜覽 明日看下後 更爲詳度 億齡以戶曹意啓曰 今此陳奏使行 別人情銀七十兩題給 故敢啓 傳曰 依啓 左相尹斗壽餞之于賓廳 尹根壽, 李山甫, 李忠元, 李德馨, 柳根, 李, 李好閔, 鄭期遠亦來餞 夜深而罷 ◑二十五日 詣賓廳封裹文書 歷陳賊患八路同然之狀未及兵馬水陸竝進掃淸八道之意由南門出 牧使黃璡, 判官權晫設供帳以餞 而尹又新, 朴應福, 閔璿, 李好閔, 鄭期遠, 李尙信, 韓準, 吳億齡 自唐將問安處而來 柳根, 吳億齡, 李尙信, 李好閔俱有贐語 李好閔詩曰 秋日龍彎又送君 荒城殘角入愁雲 申包痛哭看天意 南入男兒對夕曛 日夜望歸遼右甲 江秋猶駐殿前軍 孤臣少緩須臾死 及見皇靈靖楚氛 午後渡江 從行譯官韓潤輔, 趙安仁, 鄭得, 子弟鄭迤, 軍官崔彦倫, 金愛重, 官奴未終, 朴石山, 破回奴終弼, 萬種, 書狀奴申巖 鄭期遠, 李尙信追餞于船上 至於赤島二友在船 以馬而行 至江西 唐人撑舟來迎 又渡狄江 宿麻兒谷 ◑二十六日 曉食而出 到柳田午餉 聞李司諫澄源自遼東伻報天使到海州衛云 過湯站及鳳凰山 到家瀑山止宿 天使通使具濫來言 天使十五日已到遼陽 而行人廣東人薛藩云 ◑二十七日 曉食發行 過八渡河 到高山家午火 晩到古煙臺止宿 ○二十八日 發行未至堡二里許 逢詔使 皆下馬避坐 令韓潤輔告宰相以請兵事 承國王命入京 道上非便 未得拜禮云 詔使停車使前曰 石尙書待吾還 欲爲出兵 汝等入往 吾當隨行云云 過高嶺到古巖止宿 〇二十九日 發行過甛水站 午到三流河 夕至懷遠館 澄源相迎共坐云 楊總兵及巡按等處 再三請兵而無決語 蓋無朝廷明旨 不敢發也 止宿 〇九月朔 見都司大人劉應期 留 〇二日 以文書未勘合 不得行 留 〇三日曉 安仁自都司來言 前日韓彦淳持來咨文 送廣寧未還 待其回 方許送云 議呈文于御史 使韓, 趙兩譯持呈文示都司 則稍有慍色曰 待廣寧去文書成給 而如是爲之 甚未便 譯等懇陳悶迫之情而出 留 〇四日 遣趙安仁泣訴都司 則廣寧去文書適至 票帖始來 發行過八里站, 首山鋪, 沙河鋪, 屯田鋪 到鞍山鋪止宿 〇五日 發行過甘泉土河鋪 到海州衛 入官驛午餉 到東昌鋪 入都察院公署止宿 〇六日 行至沙嶺中火 夕投高平止宿 〇七日 到廣寧止宿 〇八日 到十三山察院公署止宿 〇九日 發行到大凌河灘水 乘船而渡 夕過塔山 渡小凌河 日沒 始投杏山鋪城內止宿 作小詩一絶〇十日 至連山午火 過雙林所寧遠衛 昏到曺莊鋪止宿 〇十一日 早發至東關中火 過沙河狗兒 到河邊 逢聖節使柳夢鼎, 書狀閔夢龍 少頃坐話 夜抵前屯衛店家 李海龍亦隨節使而來 在義州以通事塡于咨本 故帶之以行 是日 行百二十里止宿 〇十二日 早行至老羣屯中火 抵山海關 主事張棟送下程米 〇十三日 食時乃行 中火于新河驛 夜入撫寧縣止宿 〇十四日 發行到永平午火 到西河 以船渡河 黃昏行三十里 三更初 入七加嶺止宿 〇十五日 發行到榛子店午火 夕到豐潤止宿 是日行百三十里 〇十六日 發行到玉田午餉 行七十里 日已晩矣 到別山店 夜到蘇州止宿 〇十七曰 早行至三河 乘船渡河 昏入雁叫鋪止宿 〇十八日 渡江入館 由東陽門而入 夕到玉河館 序班李應元, 副使施允濟 允濟與兵部尙書石星相厚云 〇十九日 副使來請以奏文示石爺 以未達聖聰爲辭 又請往見石老 懇陳悶迫之意 李譯偕序班呈保單奏文于鴻臚寺 〇二十日 詣午門外 行五拜三叩頭之禮 進休于西門內 副使以酒饌來饋 又詣午門之外 行一拜作揖禮 往禮部 行二拜禮 又於主客郞中于謙, 主事洪啓睿行再拜禮 尙書李長春被彈 左侍郞范謙坐堂 右侍郞韓世能辭歸于家云 石老因副使求見奏文 故送草本 是日 見暹羅國使臣 〇二十一日 兵部尙書石星送外郞招通事而去 問自遼東行期及斬首虜虛實 一一應對 尙書驚起立曰 然則先送黃應陽 往諭楊摠兵元及巡按, 巡撫等處 發遼東兵七八千先擊之 亦將於五日內 調發繼援云云 夜書狀啓 付黃應陽之行 ◑二十二日 奏本下 奉聖旨兵部看了作速說 ◑二十三日 作禮部呈文 請免上下馬宴 兼請速行發兵 以拯小邦之急 該司送下程米肉 〇二十四日 又作兵部呈文 副使言 閣老趙志皐, 尙書石星及侍郞宋應昌 爲禮部主事所彈云 〇二十五日 呈文禮部 尙書答曰 兵部宋侍郞發去 自當斟酌賊勢而行 免宴當依云 副使來投小單言 寧夏賊劉東陽已就擒 朝廷必專意攻倭云 修回單以謝之 外郞三人專掌文書 約許銀各五兩云 卽令給送 〇二十六日 副使來言 尙書欲以一二萬爲覆本 深以爲悶 所書單 付副使示尙書 令宋侍郞起身東征 〇二十七日 副使來言 覆本已入 未及呈與文字 明日當爲坐堂 幸親持哀告云 卽草上書 以備未盡之意 卽書正草 主事處告以呈文出票帖之意 明當出云 〇二十八日 石星送小帖 命施副使招朝鮮使臣及暹羅國伴送使來 與三譯人往尙書家 授副使呈文二本入送 副使出引入 而跪謝之 因行再作揖禮 問答之辭 詳在狀啓及別紙 痛哭一場 懇乞兵馬 石星感動 泣下霑襟 語畢 跪叩頭再拜 作揖而出 暹羅伴送通事李姓人的 潛謂通事曰 尙書再招我的者 必是敎暹羅挾攻日本之意也 本國其奈箭不入人 劍不利割 鐵丸不洞 何哉 以此兵 可以攻倭耶 自廣東過琉球到俺國 俺國在右 日本在左 其間有長沙 不能行舟 必也到廣東 可以抵日本 今日作賊於貴邦者 皆福建之人耳 倭子安知道路而入寇耶云云 ◑二十九日 欲呈書于通政司 送人提督 懇請票帖 而不遇未得出云 尙書之言 不爲明言出師之期 且見中國兵馬亦不足 未易調發 極可悶迫也 〇晦日 呈文于通政司 則轉送兵部 而侍郞獨坐 不得決 使外郞送于尙書 尙書以爲此事前例有無 使外郞考于禮部云 副使來傳 兵部尙書以小紙示之 其書曰 施副使抄與調兵朝鮮咨中兵數 令陪臣知之 李海龍往兵部 外郞言 近日科道等 或言只防中國地方 不須救朝鮮 或以爲多發兵馬 貽弊中夏 以此石爺心上一般不寧云云 〇十月朔 尙書抄覆本稾示之 比考前見全稾 則去其二三 語及倭書中不遜之語及遼東巡按李時孶手本中平壤戰敗後遼東兵力單弱及與倭賊不可講和等曲折也 觀其事勢 終必講和而後已 極可痛悶 序班給以頒賜黃曆 副使來言 石爺欲令遼東貿惠弓面火藥等物 若然 必致稽滯 若遺尙書家人五百兩銀子 則當於此處題給矣 與書狀商議 則以爲恩頒不可任意分用 又尙書旣是待我國極厚 而有此題請給軍械 亦是不可爲之事 萬有一脫 累及其身 寧非相負之甚哉 欲以一行帶去銀百兩贈之 則答曰 彼不從云云 〇初二日 副使示尙書批通政司所呈狀尾曰 除調兵外 准與弓箭火器火藥 令督府議處云 而以此恐嚇曰 若此而不從耶 不得已屈意從之 修上書以送之 兵吏送示覆本 〇初三日 副使來言 貿軍資銀三千兩 令該司撥給云矣 反覆尋思覆本文意 無先送二萬兵之語 則責通事詰副使 欲更呈文問于尙書 〇初四日 副使來言 石爺已成手本送遼東 卽發二萬兵 送捄朝鮮 大軍亦令隨後調遣云 以此不果呈文 〇初五日 副使持先發兵手本草見之 則一萬七千六百名先打發 一面題本 一面移咨巡按云 又示以貿軍器什物銀題本草稾 〇初六日 提督來坐 送李海龍于兵部 欲得火牌送先來 適禮部出票帖招之 往見則問受賞事也 告于提督以欲送先來之意 則曰吾不可獨決 告于郞中 又往告郞中 則曰 當告堂上決之云 〇初七日 起草狀啓 以禮部不坐 先來又不得送 〇初八日 施副使遺以遼東摠兵楊昭訓揭帖 近來賊勢轉熾 咸鏡一道俱陷 臨海, 順和二王子見虜 宣陵見掘 康陵丁字閣被火 驚慟何極 欲與書狀會哭變服 而館中體面非便 尤可痛焉 副使來傳受銀兩咨文 石尙書又送禮部及太僕寺拜帖 使之速給云 命韓潤輔, 李海龍二譯人 同書狀, 序班往太僕寺 受銀三千兩而來 兵部主事, 監察御史共坐稱給 而遼東亦稱送銀二十萬兩云 蓋貿兵食也 與書狀同坐 借其秤稱 則所欠甚多矣 兵部題本 請令摠兵楊昭訓 領各道兵馬 過鴨綠討勦倭寇云 〇初九日副使來坐廳上與館夫定火具價銀書狀以忌日不得見使通事往復再三而定其價〇初十日 送李海龍于禮部 請送先來 許之 議書狀啓 海龍持九月通報以示之 閣老趙志皐憤禮部主事樂無聲之攻彈 再上題本 辭語慷慨 讀未了 令人起敬 石尙書題本 請身自東征 雖不准許 辭直義壯 可以想見其人 〇十一日 封狀啓 送先來鄭得及億伊 先通出兵曲折 〇十二日 無事 〇十三日 提督來坐 自捧弓角焰焇等物 使李海龍受去 欽賜米羊酒等物 〇十四日 提督又來捧魚膠等物 呈保單于鴻臚寺 以謝欽賜 〇十五日 曉往午門外 行五拜禮 使李海龍呈文于兵部 稟貿弓角事也 正行之間 尙書出票帖招通事 李海龍卽往 少頃 副使來言楊昭訓揭報倭級千餘首來云 兵部外郞持揭帖示之 乃崔遠, 高彦伯, 朴晉, 李舜臣等所捉也 海龍還歸曰 石爺問此揭乃爾國所捉 何乃今始報來也 對曰 全, 慶相距遠 而中道爲賊所梗 由海路相通 故遲延至此耳 曰 貿易弓面事 任汝所爲云 與書狀同坐廳上 開見弓面 則皆是狹薄不可用 〇十六日 與書狀同坐大廳 擇捧弓角 提督來坐 以爲必多貿焇黃幾至萬兩云 蓋受人囑也 令海龍告曰 弓面 乃小邦所無之物 焇黃 我國亦煮造 提督大怒曰 多少吾當擅定 豈受汝言云 使副使呈手本于石爺 副使來示詰語 彼欲多貿弓面 理難准憑云 強捧焇千餘斤 〇十七日 副使朝來示石老答書 有云弓面乃朝鮮所無 彼欲多買 只得從之 其焇黃等件 則彼行中所餘者可用 不必多買也 至於路費脚錢 只得令彼從中節縮 庶得早到 承諭草此奉復 不具 其下書名 具幅左仲別幅 書曰年家侍生石星頓首拜云 余因感冒不得起 書狀終日擇弓面 所捧只二十餘包 〇十八日 病未快 副使送示通報中 有行人薛藩題本 宣諭朝鮮 病未急還 請速發兵 勦擊倭賊 書狀擇弓面未了 李序班具酒饌來餉 〇十九日 病未差而不出 書狀獨坐廳上擇弓面 〇二十日 書狀擇弓面 〇二十一日 與書狀出坐廳上 看擇弓面畢捧 〇二十二日 呈文禮部 請差官搬運軍器等物 送于兵部 副使示通報 其中有楊摠兵揭報 倭奴通書于安定大將前 約與天朝將官 五十日不要相殺云 〇二十三日 無事 〇二十四日 副使回示石老答呈文題曰 朝鮮見在危急 所貿易火藥等物 准差官押送 給車二十輛 後不爲例云 貿焇黃穪捧 〇二十五日 畢貿焇黃等物 〇二十六日 詣闕下領賞 〇二十七日 詣闕謝恩 顧養謙以遼東巡按李時孶彈劾不坐 石爺當坐 禮部令通事因下人告以欲呈文之意 下人不肯通云 書狀卽親見下人言之 乃白之 尙書招見李海龍曰 爾國燒死倭子云 何以能如是 對曰 必入處家舍而燒之耳 因告曰 陪臣欲呈文 老爺不坐堂 故不得呈耳 答曰 今日吾當往坐 陪臣伺候于彼云 謝罷 還館朝食 卽往兵部 則尙書已到矣 與書狀率韓潤輔進往 使門人白之 尙書卽使前進 卽往候之 少頃 尙書出坐 卽入拜于階上 尙書起立于階上 良久 慇懃開諭 二萬兵已過江 大兵當於十二月初 大將李如松領去 仍出示付沈遊擊之箚及賞斬倭人等榜文 使之潛付于倭賊所在處 箚文回示國王云云 忠厚之意 視前十倍 卽還館 〇二十八日 曉往辭朝 還館朝食 聞禮部坐堂 卽往行再拜禮 受咨文而出 尙書李長春, 侍郞范謙來坐云 兵部差送委官郭指揮來 驗卜物而去 〇二十九日 早治行李 郭指揮亦來催車 而車不齊到 尙書別差都指揮一人 使共催車以送 鄭重之意 不可不謝 卽給銀兩 黃昏到通州止宿 〇十一月朔 早食後發行 渡江氷 中路聞冬至使到下店午火 馳往見之 閔仲深, 李以立方待余等來 備酒饌以餉之 冬至使九月望日發行 得見家書及諸友書 四方日報捷音 而平壤賊勢尙未挫 玆以痛悶 海州賊兵已出 而屠盡一州之民 聞之慘慟 日晩相送 黃昏到三門止宿 〇初二日 早食發行 到薊州止宿 〇初三日 先送李海龍 使於永平, 山海關等處 貿火藥若干以待之 夕到玉田止宿 〇初四日 發行到高麗鋪中火 夕到豐潤止宿 〇初五日 早食發行 夕到榛子店韓應箕別墅止宿 〇初六日 發行到七家嶺沙河驛 韓譯追到止宿 〇初七日 發行到安河鋪設食 夜到台家店止宿 〇初八日 發行到永平府 以車不齊到不得發 止宿 〇初九日 發行未到撫寧二十里之地村舍止宿 〇初十日 早食以發 到撫寧 日已向西 車又不到 未得行 留宿 〇十一日 以車不齊到 晩發到新河 日已落矣 留宿 李海龍自韓家載火藥 朝及之 〇十二日 夕到山海關陳家止宿 〇十三日 留陳家 加貿弓角百六十對 〇十四日 早食至主事所 與張揀立話良久 大槪言大軍已到遼陽 當於臘月過江 須愼重行軍 又分軍自東西間道 徑趨京師 以繞其後 平壤之賊 不戰自屈矣 近觀天文 福星在燕分 人事又如此 爾國必有恢復之期 歸告國王 凡事盡心 因求見題本草 出示草稾 而答督撫書稾 許於城外見之 辭出城外主人家 書狀傳書張主事題本而來 到高靈 日已西矣 止宿 〇十五日 各驛以大軍之行及輸軍器火藥等物件 閭里蕭蕭 如經兵禍 以車不齊 雇騾進往前屯衛 止宿 〇十六日 因騾子不齊 朝食後再三催督 巳時始發 晩到沙河驛止宿 〇十七日 早發過東關 夕投沙河所止宿 〇十八日 早發過曺莊 夕過寧遠 到連山止宿 〇十九日 日晡到杏山止宿 〇二十日 發行到小凌河止宿 〇二十一日 發行 夕到十三山 道逢寧夏軍卒 相續而來 自謂廣寧軍士 隨李如松征劉東陽 李摠兵又往征倭 十八日辭朝 先送余等治行 故先來云 李以克劉之賞 封寧夏伯云 止宿 〇二十二日 食後發行 中路逢密雲軍六百 以征倭往遼東過去 宿所地名缺〇二十三日 食後早發 早到廣寧止宿 隣居楊摠兵與都御史俱往遼東云 有參將過余等所寓門路 叫通事言曰 王京倭賊 盡聚于平壤城 將有西向之意 而適沈惟敬往故止之 昨日報來云 〇二十四日 李海龍往兵備見官 覓得終養正先鋒揭報以來 倭通事張大膽見金子貴言 關白送十萬兵 平壤將止不叫 天朝兵馬若來相戰 豈不怪我們 我們專等沈遊擊來 講貢回還 收拾進貢船隻云云 沈遊擊往見 時未回來云 日沒後行到般山止宿 〇二十五日 早食後發行 早到般姓人家朝火 路中逢楊摠兵丁夜自義州來者 使韓譯問之 則宋侍郞爺, 總爺皆在遼陽 倭賊要見沈遊擊講和 而朝廷不許 已令撕殺 當初二日送遼兵 宋爺以爲遼兵多數前征 不可無主將 叫揚總兵而送 以此送揭報于石爺云 李總兵昨昨日過關 義州得打息兩人梟示云云 到高平止宿 〇二十六日 到沙嶺止宿 〇二十八日 早發到鞍山止宿 〇二十九日 早食以發 到遼東則工判韓應寅以要兵于宋侍郞來到矣 與書狀同坐于韓寓所 夜深打話 鄭得率人馬亦來已久矣 得見家書數度 止宿 〇晦日 韓工判欲往見宋侍郞 書狀來見 韓亦來見 因向城中去留宿 〇十二月朔 促食 與韓判及書狀往拜宋侍郞 伺候于門外 而以朔日 按撫及將官皆來作揖 軍門塡咽 日夕而罷 以氣困不得見 明可早來云 卽退還 先鋒南兵五千 吳惟忠帶領 初三初五 兩遭打發云 遊擊樓大有缺同亦往云 將官與軍卒機械 嚴肅整齊 有紀有律 以此征進 何患不克 國家恢復 指日可待 留宿 〇初二日 今日當早往經略衙門 而余疽瘡濃決 不能運身 書狀獨往見侍郞 侍郞問曰 自京師還來耶 爲何事往來 李海龍告以九月以請兵事到京 老爺在朝裏 使通事拜達矣 在京時石爺言 先發五千兵 今已渡江 大軍亦於臘月初發去 爾回見宋爺打聽 聖旨已下 此後發兵遲速 專在宋爺云 而來此聞之 則前鋒亦未打發 不勝悶迫 冬寒已深 倭賊皆困 進兵勦滅 此正其時 不可失 答曰 石爺使缺裏頭亦住軍兵 諸道兵馬 時未齊到 玆不得速進 初三初五 先發五千兵過江 大軍亦臘月內前進 進退機宜 吾自酌量 不必如是忙了也 前問五件事 幷依吾所言 一一明白書示 兵機尙密 爾不可透漏也 對曰 敢不承敎 且問沈遊擊所持去箚付 石爺付一本于陪臣 使示國王 命探回話于老爺 故敢稟云 則宋爺變色 默然良久曰 吾不要說 不知如何 觀其辭色 厭聞其語 書狀卽辭出 到館夕飯卽發 昏到冷井止宿 〇初三日 曉食發行 到王成嶺 朝日初上 有兩珥之變 極凶慘 路逢遼東大人自義州點撿糧草回還 言沈惟敬二十九日出來云 到靑石嶺夕食 踰嶺宿于路傍曾姓人家 路逢通事趙安義 載首級往遼東 言柳同知永吉上疏指陳鄭澈與左相之失 不宜在相位 左相亦啓辭以避 備忘記不允 引見永吉云 〇初四日 曉發 午火于連山關 初昏到草河洞止宿 〇初五日 曉發 到斗嶺高山家中火 夕到鎭東堡 沈遊擊自義州來 余等午火時過去而不得知 使通事追之 不及而還 止宿 〇初六日 曉發行七十餘里 饑困太甚 不得已入坐金達家越邊人家 中餉卽發 到湯站日已昏黑 先送鄭得于金朝祥家 余等追到止宿 〇初七日 食後以治文書久不得發 先送鄭得定下處 余等追到 則鄭譯在靑山里孫姓人家 止宿 〇初八日 曉發 早食時到義州 暫歇于西門內 喫飯改衣 直入闕肅拜 上命使及書狀引見 承旨沈喜壽入侍 歷陳石尙書極力應援之事及他所聞見良久 自上無不酬酢 移時而出 政院固請入來 卽往都令房 與金宇顒, 洪進, 李 同坐打話 欲啓辭而日暮未及焉


돌아가기

Copyright ⓒ 2004 국제퇴계학회 대구경북지부(한자박사 편) All rights reserved.